我們可以將經濟週期分為四個階段:
繁榮、衰退、蕭條、複蘇
經濟週期的定義
經濟週期(Business cycle)指經濟運行中週期性出現的經濟擴張與經濟緊縮交替更迭、迴圈往複的一種現象。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家們越來越多地關心經濟形勢,也就是 “經濟大氣候”的變化。一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好壞,既受其內部條件的影響,又受其外部巨集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的影響。
一個企業,無力決定它的外部環境,但可以通過內部條件的改善,來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充分利用外部環境,併在一定範圍內,改變自己的小環境,以增強自身活力,擴大市場占有率。因此,作為企業家對經濟週期波動必須瞭解、把握,並能制訂相應的對策來適應週期的波動,否則將在波動中喪失生機。
繁榮、衰退、蕭條、複蘇
經濟週期的定義
經濟週期(Business cycle)指經濟運行中週期性出現的經濟擴張與經濟緊縮交替更迭、迴圈往複的一種現象。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家們越來越多地關心經濟形勢,也就是 “經濟大氣候”的變化。一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好壞,既受其內部條件的影響,又受其外部巨集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的影響。
一個企業,無力決定它的外部環境,但可以通過內部條件的改善,來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充分利用外部環境,併在一定範圍內,改變自己的小環境,以增強自身活力,擴大市場占有率。因此,作為企業家對經濟週期波動必須瞭解、把握,並能制訂相應的對策來適應週期的波動,否則將在波動中喪失生機。
經濟週期劃分兩個階段
經濟波動以經濟中的許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擴張和收縮為特征,持續時間通常為2到10年。現代巨集觀經濟學中,經濟周期發生在實際GDP相對於潛在GDP上升(擴張)或下降(收縮或衰退)的時候。每一個經濟週期都可以分為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上升階段也稱為繁榮,最高點稱為頂峰。然而,頂峰也是經濟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此後經濟就進入下降階段,即衰退。衰退嚴重則經濟進入蕭條,衰退的最低點稱為谷底。當然,谷底也是經濟由衰轉盛的一個轉折點,此後經濟進入上升階段。經濟從一個頂峰到另一個頂峰,或者從一個谷底到另一個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經濟週期。現代經濟學關於經濟週期的定義,建立在經濟增長率變化的基礎上,指的是增長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過程。
經濟週期波動的擴張階段,是巨集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益活躍的季節。這時,市場需求旺盛,訂貨飽滿,商品暢銷,生產趨升,資金周轉靈便。企業的供、產、銷和人、財、物都比較好安排。企業處於較為寬鬆有利的外部環境中。
經濟週期波動的收縮階段,是巨集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趨緊縮的季節。這時,市場需求疲軟,訂貨不足,商品滯銷,生產下降,資金周轉不暢。企業在供、產、銷和人、財、物方面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企業處於較惡劣的外部環境中。經濟的衰退既有破壞作用,又有“自動調節”作用。在經濟衰退中,一些企業破產,退出商海;一些企業虧損,陷入困境,尋求新的出路;一些企業頂住惡劣的氣候,在逆境中站穩了腳跟,並求得新的生存和發展。這就是市場經濟下“優勝劣汰”的企業生存法則。
經濟波動以經濟中的許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擴張和收縮為特征,持續時間通常為2到10年。現代巨集觀經濟學中,經濟周期發生在實際GDP相對於潛在GDP上升(擴張)或下降(收縮或衰退)的時候。每一個經濟週期都可以分為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上升階段也稱為繁榮,最高點稱為頂峰。然而,頂峰也是經濟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此後經濟就進入下降階段,即衰退。衰退嚴重則經濟進入蕭條,衰退的最低點稱為谷底。當然,谷底也是經濟由衰轉盛的一個轉折點,此後經濟進入上升階段。經濟從一個頂峰到另一個頂峰,或者從一個谷底到另一個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經濟週期。現代經濟學關於經濟週期的定義,建立在經濟增長率變化的基礎上,指的是增長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過程。
經濟週期波動的擴張階段,是巨集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益活躍的季節。這時,市場需求旺盛,訂貨飽滿,商品暢銷,生產趨升,資金周轉靈便。企業的供、產、銷和人、財、物都比較好安排。企業處於較為寬鬆有利的外部環境中。
經濟週期波動的收縮階段,是巨集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趨緊縮的季節。這時,市場需求疲軟,訂貨不足,商品滯銷,生產下降,資金周轉不暢。企業在供、產、銷和人、財、物方面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企業處於較惡劣的外部環境中。經濟的衰退既有破壞作用,又有“自動調節”作用。在經濟衰退中,一些企業破產,退出商海;一些企業虧損,陷入困境,尋求新的出路;一些企業頂住惡劣的氣候,在逆境中站穩了腳跟,並求得新的生存和發展。這就是市場經濟下“優勝劣汰”的企業生存法則。
經濟週期的成因
(一)外因論
外因論認為,週期源於經濟體系之外的因素——太陽黑子、戰爭、革命、選舉、金礦或新資源的發現、科學突破或技術創新等等。
1、太陽黑子理論
太陽黑子理論把經濟的週期性波動歸因於太陽黑子的週期性變化。因為據說太陽黑子的週期性變化會影響氣候的週期變化,而這又會影響農業收成,而農業收成的豐歉又會影響整個經濟。太陽黑子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大約每十年左右出現一次,因而經濟週期大約也是每十年一次。該理論由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W.S. Jevons)於1875年提出的。
2、創新理論
創新(Innovation theory)是奧地利經濟學家J·熊波特提出用以解釋經濟波動與發展的一個概念。所謂創新是指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或者說是生產要素的一種“新組合”。生產要素新組合的出現會刺激經濟的發展與繁榮。當新組合出現時,老的生產要素組合仍然在市場上存在。新老組合的共存必然給新組合的創新者提供獲利條件。而一旦用新組合的技術擴散,被大多數企業獲得,最後的階段——停滯階段也就臨近了。在停滯階段,因為沒有新的技術創新出現,因而很難刺激大規模投資,從而難以擺脫蕭條。這種情況直到新的創新出現才被打破,才會有新的繁榮的出現。
該理論把週期性的原因歸之為科學技術的創新,而科學技術的創新不可能始終如一地持續不斷的出現,從而必然有經濟的週期性波動。
(二)內因論
內因論認為, 週期源於經濟體系內部——收入、成本、投資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的必然現象。
1、純貨幣理論
該理論主要由英國經濟學家霍特裡(R.Hawtrey)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純貨幣理論認為貨幣供應量和貨幣流通度直接決定了名義國民收入的波動,而且極端地認為,經濟波動完全是由於銀行體系交替地擴張和緊縮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著重要的作用。現代貨幣主義者在分析經濟的週期性波動時,幾乎一脈相承地接受了霍特裡的觀點。但應該明確肯定的是,把經濟周期性環惟一地歸結為貨幣信用擴張與收縮是欠妥的。
2、投資過度理論
投資過度理論把經濟的週期性迴圈歸因於投資過度。由於投資過多,與消費品生產相對比,資本品生產發展過快。資本品生產的過度發展促使經濟進入繁榮階段,但資本品過度生產從而導致的過剩又會促進經濟進入蕭條階段。
3、消費不足理論
消費不足理論的出現較為久遠。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馬爾薩斯,近代則以霍布森為代表。該理論把經濟的衰退歸因於消費品的需求趕不上社會對消費品生產的增長。這種不足又根據源於國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過度儲蓄。該理論一個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解釋了經濟週期危機產生的原因,而未說明其他三個階段。因而在週期理論中,它並不占有重要位置。
4、心理理論
心理理論和投資過度理論是緊密相聯的。該理論認為經濟的迴圈週期取決於投資,而投資大小主要取決於業主對未來的預期。而預期卻是一種心理現象,而心理現象又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因此,經濟波動的最終原因取決於人們對未來的預期。當預期樂觀時,增加投資,經濟步入複蘇與繁榮,當預期悲觀時,減少投資,經濟則陷入衰退與蕭條。隨著人們情緒的變化,經濟也就週期性地發生波動。
(一)外因論
外因論認為,週期源於經濟體系之外的因素——太陽黑子、戰爭、革命、選舉、金礦或新資源的發現、科學突破或技術創新等等。
1、太陽黑子理論
太陽黑子理論把經濟的週期性波動歸因於太陽黑子的週期性變化。因為據說太陽黑子的週期性變化會影響氣候的週期變化,而這又會影響農業收成,而農業收成的豐歉又會影響整個經濟。太陽黑子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大約每十年左右出現一次,因而經濟週期大約也是每十年一次。該理論由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W.S. Jevons)於1875年提出的。
2、創新理論
創新(Innovation theory)是奧地利經濟學家J·熊波特提出用以解釋經濟波動與發展的一個概念。所謂創新是指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或者說是生產要素的一種“新組合”。生產要素新組合的出現會刺激經濟的發展與繁榮。當新組合出現時,老的生產要素組合仍然在市場上存在。新老組合的共存必然給新組合的創新者提供獲利條件。而一旦用新組合的技術擴散,被大多數企業獲得,最後的階段——停滯階段也就臨近了。在停滯階段,因為沒有新的技術創新出現,因而很難刺激大規模投資,從而難以擺脫蕭條。這種情況直到新的創新出現才被打破,才會有新的繁榮的出現。
該理論把週期性的原因歸之為科學技術的創新,而科學技術的創新不可能始終如一地持續不斷的出現,從而必然有經濟的週期性波動。
(二)內因論
內因論認為, 週期源於經濟體系內部——收入、成本、投資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的必然現象。
1、純貨幣理論
該理論主要由英國經濟學家霍特裡(R.Hawtrey)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純貨幣理論認為貨幣供應量和貨幣流通度直接決定了名義國民收入的波動,而且極端地認為,經濟波動完全是由於銀行體系交替地擴張和緊縮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著重要的作用。現代貨幣主義者在分析經濟的週期性波動時,幾乎一脈相承地接受了霍特裡的觀點。但應該明確肯定的是,把經濟周期性環惟一地歸結為貨幣信用擴張與收縮是欠妥的。
2、投資過度理論
投資過度理論把經濟的週期性迴圈歸因於投資過度。由於投資過多,與消費品生產相對比,資本品生產發展過快。資本品生產的過度發展促使經濟進入繁榮階段,但資本品過度生產從而導致的過剩又會促進經濟進入蕭條階段。
3、消費不足理論
消費不足理論的出現較為久遠。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馬爾薩斯,近代則以霍布森為代表。該理論把經濟的衰退歸因於消費品的需求趕不上社會對消費品生產的增長。這種不足又根據源於國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過度儲蓄。該理論一個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解釋了經濟週期危機產生的原因,而未說明其他三個階段。因而在週期理論中,它並不占有重要位置。
4、心理理論
心理理論和投資過度理論是緊密相聯的。該理論認為經濟的迴圈週期取決於投資,而投資大小主要取決於業主對未來的預期。而預期卻是一種心理現象,而心理現象又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因此,經濟波動的最終原因取決於人們對未來的預期。當預期樂觀時,增加投資,經濟步入複蘇與繁榮,當預期悲觀時,減少投資,經濟則陷入衰退與蕭條。隨著人們情緒的變化,經濟也就週期性地發生波動。
朱格拉週期理論:
朱格拉週期理論是針對資本主義經濟中一種為期約10年的週期性波動而提出的理論。
1862年法國醫生、經濟學家克裡門特·朱格拉(C Juglar)在《論法國、英國和美國的商業危機以及發生周期》一書中首次提出。提出了市場經濟存在著9~10年的周期波動。這種中等長度的經濟周期被後人一般稱為“朱格拉周期”,也稱“朱格拉”中周期。
朱格拉在研究人口、結婚、出生、死亡等統計時開始註意到經濟事物存在著有規則的波動現象。他認為,存在著危機或恐慌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現象,而是社會經濟運動三個階段中的一個,這三個階段是繁榮、危機與蕭條。三個階段的反覆出現就形成了週期現象。他又指出,危機好象疫病一樣,是已發達的工商業中的一種社會現象,在某種程度內$這種周期波動是可以被預見或採取某種措施緩和的,但並非可以完全抑制的。他認為,政治、戰爭、農業欠收以及氣候惡化等因素並非週期波動的主要根源,它們只能加重經濟惡化的趨勢。週期波動是經濟自動發生的現象,與人民的行為、儲蓄習慣以及他們對可利用的資本與信用的運用方式有直接聯繫。
朱格拉週期一般從設備投資占GDP的比例看出。對設備投資占GDP的名義上的比例、以及2年後的投資收益先行指數 (投資收益指總資本付息前利潤率,簡單地說就是從企業的收益率減掉有利息負債利息率或金融成本)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投資收益的走勢預示著設備投資占GDP的比例。
基欽週期理論:
基欽週期理論:是考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的一種歷時較短的週期性經濟波動而提出的理論。
基欽週期(Kitchin Cycles,即短波理論)1923年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基欽在《經濟因素中的周期與傾向》中提出。
他認為經濟週期有大小兩種。資本主義的經濟週期只有3-5年,大週期約包括2個或3個小周期,小週期平均長度約40個月。基欽根據美國和英國1890年到1922年的利率、物價、生產和就業等統計資料從廠商生產過多時就會形成存貨、從而減少生產的現像出發,把這種2一4年的短期調整稱為“存貨”週期,在40個月中出現了有規則的上下波動發現了這種短週期。經濟學家熊彼特把這種短週期作為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循環的一種方法,並用存貨投資的週期變動和創新的小起伏,特別是能很快生產出來的設備的變化來說明基欽週期。他認為3個基欽週期構成一個朱格拉週期。 18個基欽週期構成一個康德拉季耶夫週期。有的學者認為,短週期很可能只是一些適應性的波動。
朱格拉週期理論是針對資本主義經濟中一種為期約10年的週期性波動而提出的理論。
1862年法國醫生、經濟學家克裡門特·朱格拉(C Juglar)在《論法國、英國和美國的商業危機以及發生周期》一書中首次提出。提出了市場經濟存在著9~10年的周期波動。這種中等長度的經濟周期被後人一般稱為“朱格拉周期”,也稱“朱格拉”中周期。
朱格拉在研究人口、結婚、出生、死亡等統計時開始註意到經濟事物存在著有規則的波動現象。他認為,存在著危機或恐慌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現象,而是社會經濟運動三個階段中的一個,這三個階段是繁榮、危機與蕭條。三個階段的反覆出現就形成了週期現象。他又指出,危機好象疫病一樣,是已發達的工商業中的一種社會現象,在某種程度內$這種周期波動是可以被預見或採取某種措施緩和的,但並非可以完全抑制的。他認為,政治、戰爭、農業欠收以及氣候惡化等因素並非週期波動的主要根源,它們只能加重經濟惡化的趨勢。週期波動是經濟自動發生的現象,與人民的行為、儲蓄習慣以及他們對可利用的資本與信用的運用方式有直接聯繫。
朱格拉週期一般從設備投資占GDP的比例看出。對設備投資占GDP的名義上的比例、以及2年後的投資收益先行指數 (投資收益指總資本付息前利潤率,簡單地說就是從企業的收益率減掉有利息負債利息率或金融成本)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投資收益的走勢預示著設備投資占GDP的比例。
基欽週期理論:
基欽週期理論:是考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的一種歷時較短的週期性經濟波動而提出的理論。
基欽週期(Kitchin Cycles,即短波理論)1923年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基欽在《經濟因素中的周期與傾向》中提出。
他認為經濟週期有大小兩種。資本主義的經濟週期只有3-5年,大週期約包括2個或3個小周期,小週期平均長度約40個月。基欽根據美國和英國1890年到1922年的利率、物價、生產和就業等統計資料從廠商生產過多時就會形成存貨、從而減少生產的現像出發,把這種2一4年的短期調整稱為“存貨”週期,在40個月中出現了有規則的上下波動發現了這種短週期。經濟學家熊彼特把這種短週期作為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循環的一種方法,並用存貨投資的週期變動和創新的小起伏,特別是能很快生產出來的設備的變化來說明基欽週期。他認為3個基欽週期構成一個朱格拉週期。 18個基欽週期構成一個康德拉季耶夫週期。有的學者認為,短週期很可能只是一些適應性的波動。
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理論 (長波理論)
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理論:是考察資本主義經濟中歷時50-60年的週期性波動的理論。
1925年前蘇聯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在美國發表的《經濟生活中的長波》一文中首先提出。
他對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100多年的批發價格水平、利率、工資、對外貿易等36個系列統計項目的加工分析,認為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過程可能存在3個長波:
(1)從1789年到1849年,上升部分為25年,下降部分35年,共60年
(2)從1849年到1896年,上升為24年,下降為23年,共47年
(3)從1896年起,上升24年,1920年以後是下降趨勢。全過程為140年,包括了兩個半的長週期,顯示出經濟發展中平均為50-60年一個週期的長期波動。
康德拉季耶夫認為,生產技術的變革、戰爭和革命、新市場的開發、金礦的發現、黃金產量和儲量的增加等因素都不是導致長波運動的根本原因。例如,新市場的擴大一般不會引起長時期的經濟高漲,相反,經濟高漲會使擴大新市場成為可能和必要。技術的新發現一般出現在長週期的下降階段,這些新發現只會在下一個大的上升階段開始時被大規模地應用。由於長週期的上升階段在擴大經濟實力方面引起高度緊張的局勢,因此,它又是挑起戰爭和革命的主要因素。康德拉季耶夫認為,長波產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經濟實質固有的那些東西,尤其與資本積累密切相關。
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理論:是考察資本主義經濟中歷時50-60年的週期性波動的理論。
1925年前蘇聯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在美國發表的《經濟生活中的長波》一文中首先提出。
他對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100多年的批發價格水平、利率、工資、對外貿易等36個系列統計項目的加工分析,認為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過程可能存在3個長波:
(1)從1789年到1849年,上升部分為25年,下降部分35年,共60年
(2)從1849年到1896年,上升為24年,下降為23年,共47年
(3)從1896年起,上升24年,1920年以後是下降趨勢。全過程為140年,包括了兩個半的長週期,顯示出經濟發展中平均為50-60年一個週期的長期波動。
康德拉季耶夫認為,生產技術的變革、戰爭和革命、新市場的開發、金礦的發現、黃金產量和儲量的增加等因素都不是導致長波運動的根本原因。例如,新市場的擴大一般不會引起長時期的經濟高漲,相反,經濟高漲會使擴大新市場成為可能和必要。技術的新發現一般出現在長週期的下降階段,這些新發現只會在下一個大的上升階段開始時被大規模地應用。由於長週期的上升階段在擴大經濟實力方面引起高度緊張的局勢,因此,它又是挑起戰爭和革命的主要因素。康德拉季耶夫認為,長波產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經濟實質固有的那些東西,尤其與資本積累密切相關。
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理論的詮釋
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Dimitrievich Kondratiev,1892—1941)是十月革命前後都很活躍的俄國學者,作為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他的聲譽主要來自長波理論。所謂“長波”指的是經濟成長過程中上升與衰退交替出現的一種週期性波動。由於康德拉季耶夫觀察到的週期比人們觀察到的另外兩種經濟波動的週期“尤格拉週期”和“基欽週期”明顯要長,所以被叫做長波或者長週期。
在康德拉季耶夫以前,人們已經註意到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時段的繁榮與蕭條的交替存在著某種規律性。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經濟學家已經提出過長週期的設想。康德拉季耶夫的貢獻在於用大量經驗統計數據檢驗了長週期的設想,從而使之成為了一種比較系統的週期理論。因此,1939年經由熊彼特提議,世界經濟學界都接受了用“康德拉季耶夫週期”這一術語指稱經濟成長過程中長時段的波動。
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最早見於1919— 1920年完成(1922年出版)的《戰時及戰後時期世界經濟及其波動》一書,此後,關於長波理論他又先後發表了《經濟生活中的長波》(1925年)和《大經濟週期》(1928年)等論著。在這些論著中,他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經濟的大量統計數據,發現發達商品經濟中存在著為期54年的週期性波動。按他的研究,世界經濟中的第一次長波從18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至1810—1817年為上升期,1810—1817年至1844— 1851年為衰落期;第二次長波開始於1844—1851年,從那時起到1870—1875年為上升期,1870—1875年至1890—1896年為衰落期;第三次長波開始於1890—1896年,至1915—1920年為上升期,而衰落期則開始於1914—1920年間,到他著書之時第三次長波的衰落期仍在繼續。在50年左右的週期中,一般說頭15年是衰退期接著20年是大量再投資期,在此期間新技術不斷採用,經濟發展快,顯示出一派興旺景象其後 10年是過度建設期,過度建設的結果是5~10年的混亂期,從而導致下一次大衰退的出現。
(1) “長波”I- 從大約1783年到1842年是所謂“產業革命時期”,這個週期的基本特徵是手工製造或工場製造的蒸汽機逐步推廣到一切工業部門和工業國家。
(2) “長波”II- 從1842年到1897年,是所謂“蒸汽和鋼鐵時代”或“鐵路化時代”,其特徵是機器製造的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機,並得到普及。
(3) “長波”IlI- 從1897年開始,是所謂“電氣、化學和汽車時代” ,其特徵是電動機和內燃機在一切工業部門中的普遍應用。
(4) “長波”IlIl- 從1956年開始,是所謂“石油/汽車和航空業的時代“,其特徵是航空業發展在人民生活當中得到普及。
(5)“長波”IlIlI”- 從2000年開始,是由所謂“互聯網主導的信息時代“,這是一個全新時代的里程碑。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互動交流空前盛大。電腦科技得到前所未有的飛快發展。其特徵是電訊行業的快速發展,並得到普及應用。
康德拉季耶夫的理論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確定了長週期的長短,從經驗上描述了每個週期中上升和下降階段的表現。康德拉季耶夫猜測長波的存在與科技革命浪潮有關。我們在使用Spectrum模組時從不同的市場數據中經常可以找到40個月10年30年55年週期的蹤影,您可以使用該模組為不同市場定義/疊加不同的週期建立自己的週期交易模型。
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Dimitrievich Kondratiev,1892—1941)是十月革命前後都很活躍的俄國學者,作為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他的聲譽主要來自長波理論。所謂“長波”指的是經濟成長過程中上升與衰退交替出現的一種週期性波動。由於康德拉季耶夫觀察到的週期比人們觀察到的另外兩種經濟波動的週期“尤格拉週期”和“基欽週期”明顯要長,所以被叫做長波或者長週期。
在康德拉季耶夫以前,人們已經註意到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時段的繁榮與蕭條的交替存在著某種規律性。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經濟學家已經提出過長週期的設想。康德拉季耶夫的貢獻在於用大量經驗統計數據檢驗了長週期的設想,從而使之成為了一種比較系統的週期理論。因此,1939年經由熊彼特提議,世界經濟學界都接受了用“康德拉季耶夫週期”這一術語指稱經濟成長過程中長時段的波動。
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最早見於1919— 1920年完成(1922年出版)的《戰時及戰後時期世界經濟及其波動》一書,此後,關於長波理論他又先後發表了《經濟生活中的長波》(1925年)和《大經濟週期》(1928年)等論著。在這些論著中,他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經濟的大量統計數據,發現發達商品經濟中存在著為期54年的週期性波動。按他的研究,世界經濟中的第一次長波從18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至1810—1817年為上升期,1810—1817年至1844— 1851年為衰落期;第二次長波開始於1844—1851年,從那時起到1870—1875年為上升期,1870—1875年至1890—1896年為衰落期;第三次長波開始於1890—1896年,至1915—1920年為上升期,而衰落期則開始於1914—1920年間,到他著書之時第三次長波的衰落期仍在繼續。在50年左右的週期中,一般說頭15年是衰退期接著20年是大量再投資期,在此期間新技術不斷採用,經濟發展快,顯示出一派興旺景象其後 10年是過度建設期,過度建設的結果是5~10年的混亂期,從而導致下一次大衰退的出現。
(1) “長波”I- 從大約1783年到1842年是所謂“產業革命時期”,這個週期的基本特徵是手工製造或工場製造的蒸汽機逐步推廣到一切工業部門和工業國家。
(2) “長波”II- 從1842年到1897年,是所謂“蒸汽和鋼鐵時代”或“鐵路化時代”,其特徵是機器製造的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機,並得到普及。
(3) “長波”IlI- 從1897年開始,是所謂“電氣、化學和汽車時代” ,其特徵是電動機和內燃機在一切工業部門中的普遍應用。
(4) “長波”IlIl- 從1956年開始,是所謂“石油/汽車和航空業的時代“,其特徵是航空業發展在人民生活當中得到普及。
(5)“長波”IlIlI”- 從2000年開始,是由所謂“互聯網主導的信息時代“,這是一個全新時代的里程碑。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互動交流空前盛大。電腦科技得到前所未有的飛快發展。其特徵是電訊行業的快速發展,並得到普及應用。
康德拉季耶夫的理論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確定了長週期的長短,從經驗上描述了每個週期中上升和下降階段的表現。康德拉季耶夫猜測長波的存在與科技革命浪潮有關。我們在使用Spectrum模組時從不同的市場數據中經常可以找到40個月10年30年55年週期的蹤影,您可以使用該模組為不同市場定義/疊加不同的週期建立自己的週期交易模型。